目前,國內家用凈水器市場運用的最主要四大凈化水技術分別為:微濾、超濾、納濾、反滲透,這四種技術各有優(yōu)勢,各有不足。微濾技術凈化后的水質并不能達到國家衛(wèi)生標準,而納濾的不成熟性直接影響了其市場推廣,現(xiàn)今市場上主推的兩大凈化水技術超濾和反滲透,盡管比納濾技術要成熟許多,但超濾技術仍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反滲透技術因為過濾精度高,水質好,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,但因其廢水比過高,不符合環(huán)保的主題。只有幾大凈化水技術的綜合運用,擇其所長,避其所短,才能徹底解決廣大居民生活中飲用水的難題。
四種主流凈水方式
微濾技術應用最普及、但精度不高,一般作為凈水器的前置處理
微濾(MF):過濾精度一般在0.1~30微米,像常見的各種PP濾芯,活性炭濾芯,陶瓷濾芯等都屬于微濾范疇,用于簡單的粗過濾,能去除水中的泥沙、鐵銹等大顆粒雜質,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、病毒、有機物、重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。微濾膜通常安裝在超濾膜和反滲透膜前面,作為超濾凈水機和RO純水機的前置處理器,它能有效保護好超濾膜和反滲透膜,延長整機使用壽命。
納濾是凈化水技術的首選,但因其不成熟性而無法得到推廣
納濾(NF):過濾精度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,能截留納米級(0.001微米)的物質,脫鹽率比反滲透低,是一種需要加電、加壓的膜分離技術,納濾膜能夠截留分子量為幾百的物質,對某些低分子有機物的截留率可達90%。由于納濾對清除水中天然有機物效率較高,又能適當保留低分子量的無機成分,因此納濾是不錯的凈水處理技術。但是,現(xiàn)階段的水污染比較嚴重,納濾膜不能選擇性的保留有益而過濾有害物質,因此,納濾膜在推廣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超濾技術應用廣,出水量大,過濾精度較高,但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
超濾(UF):過濾精度在0.01~0.1微米,屬于二十一世紀六大高新技術之一。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分離技術,可濾除水中的鐵銹、泥沙、懸浮物、膠體、細菌、病毒、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。是礦泉水、山泉水生產工藝中的核心部件。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%以上。并且可方便的實現(xiàn)沖洗與反沖洗,不易堵塞,使用壽命相對較長。其中過濾精度為0.01微米的超濾膜因產水量與過濾效果的功效好而被大量采用,但是超濾膜不能過濾溶解于水中的礦物質,有機化學物和余氯,因此對于改善口感方面還是存在弊端。
超濾膜的原理:篩分過濾
一般家庭用戶采用超濾凈水機可直接串聯(lián)在家庭供水的管道上,潔凈的水質給用水器具帶來了保護。因其所產廢水少,出水量大,可以全面滿足人們煲湯、做飯、洗菜、洗浴、洗衣等大水量要求。由于超濾技術操作簡便,成本低廉,不需增加任何化學試劑,而且產水量大,能充分利用水資源,且符合世界環(huán)保的主題,因此,超濾凈水機仍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占據(jù)市場的主流。
反滲透技術過濾精度高,出水水質優(yōu),有廢水,要用電
反滲透(RO):過濾精度可達0.0001微米左右,是60年代初由美國耗資數(shù)十億美元,經過多年研制而成的一種超高精度利用壓差的膜分離技術。反滲透是目前世界上制造純凈水的核心技術,它的核心元件是反滲透膜,其孔徑細達0.0001微米,在一定的壓力下,只有水分子才可以通過反滲透膜,而原水中的無機鹽、重金屬離子、有機物、膠體、細菌、病毒等雜質由于其直徑大于0.02微米,無法通過反滲透膜,所以經過反滲透膜過濾的水更純凈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飲水安全越來越關注,反滲透純水機正逐漸成為直飲水凈水機的主流,全面滿足了人們對“純水”的需求,它不僅能全面去除水中的六大有害物質,還能有效去除水垢,過濾后的水是真正的“純水”。純水機能滿足家庭及辦公場所直飲水需求,常用于泡茶、煲湯、沖牛奶、煮咖啡和直接飲用。但反滲透純水機的水利用率低,浪費水源是一大問題。
現(xiàn)有凈化水技術的綜合運用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主流趨勢。